首页 > 汽车知识正文

汽车之家2024年 汽车之家2024年最新汽车

2024-10-30 汽车知识
【摘要】:苹果汽车要来了。据《经济日报》报道,苹果公司的首款电动汽车Apple?Car将在2021年9月发布,而此前的消息源均显示,苹果汽车将在2023-2025年发布,

苹果汽车要来了。

据《经济日报》报道,苹果公司的首款电动汽车Apple?Car将在2021年9月发布,而此前的消息源均显示,苹果汽车将在2023-2025年发布,换言之,Apple?Car比原先规划至少提前了两年。

不过,Apple?Car的正式量产还需时日。

据路透社报道,苹果将在2024年开始生产乘用车,并开发自动驾驶系统和?“突破性电池技术”。

也就是说,果粉要想开上苹果时间,至少还要等待三年以上时间。

苹果汽车供应商已爆单

手机与汽车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与科技密不可分。关于苹果造车的故事,最早溯源于2014年。

“电动汽车也同手机一样是电子产品,只不过体积更大。”苹果前CEO库克曾表示。苹果有意领导新的交通革命,希望在汽车领域复制苹果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引领手机革命的故事。

彼时,当传出这家科技巨头意欲涉足汽车制造业时,不论是果粉还是路人,都抱着极高的期待值。

这几年,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但每次都没有展示实质性的进展,除了已经相当成熟的CarPlay车载系统,以及搭载了U1芯片的iPhone机型可以变身车钥匙外,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品还是镜花水月。

苹果曾聚集1000名员工在其Cupertino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据点开发电动车,并且在美国南部建造厂房,试图自主生产汽车,但这个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随后,苹果选择了“曲线造车”,与传统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寻求合作,宝马、奔驰、日产、迈凯伦、大众以及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钠-斯太尔都曾与其洽谈过,但是,由于苹果有着超强的控制欲,所有传统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无法忍受,合作全部因此告吹。

这项被称为“泰坦”的苹果汽车生产项目,一度被苹果放弃,转而专注于自动驾驶软件的研发,直到曾在特斯拉工作过的苹果老臣Doug?Field于2018年年底重返苹果,并裁掉了190名团队成员,“泰坦”才再度重启。

此后,苹果对造车进度始终秘而不宣,外界原本预期,苹果至少要到2023年才会发布Apple?Car。

《经济日报》援引“泰坦”的台湾供应链厂商董事消息称,苹果在明年9月发布首款电动车Apple?Car,这比外界预测的时间至少提前了两年。

报道称,供应链正准备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苹果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因应AppleCar?备货需求,和大、贸联等大厂已全面爆单。据称,目前数十辆苹果原型车也已经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

正式量产或要到2024年

虽然苹果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但科技、汽车行业和消费大众都已因为这个消息炸开了锅。

美国科技博客MacRumors指出,尽管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苹果提前发布Apple?Car的说法仍然可疑,尤其是考虑到肺炎疫情的影响。

MacRumors认为,考虑到汽车制造商常常会提前几年宣传自己研发的全新车型,苹果2021年发布Apple?Car可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布。

有参考价值的是,路透社日前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并在2024年生产一款乘用车,其中将包含该公司自己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和“突破性电池技术”。

这似乎印证了MacRumors的猜测——苹果即使在2021年发布Apple?Car,正式量产也要再等等。

事实上,苹果的造车项目已经开始收缩战线,重心或已由最初的硬件转向软件和技术方面,并且在集中力量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和电池技术。

据报道,苹果依靠第三方来提供其自动驾驶技术的某些组件,包括?LIDAR(雷达)系统。这并非空穴来风,去年6月,苹果就收购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初创企业Drive.ai,获得了后者大量自动驾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资产。

今年初,苹果方面向加州相关部门提交的一份报告也显示,苹果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的公共道路测试已经大幅度减少,从2018年的8万英里减少到2019年的7544英里。

电池方面,知情人士表示,苹果正在研发一种新的电池,这种电池技术依赖于?“单体”?设计,通过不将其分成离散的电池单元,可以将更多容量装配到整个电池单元中,从而实现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

不管如何,一切消息显示,苹果造车是来真格的了。

虽然是市场的迟到者,但在其成熟的CarPlay基础上,如果再加上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和电池技术,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苹果要想在电动车市场扎根并有一番作为,也不是没有机会,但能否对电动车头号玩家特斯拉造成威胁,则有待Apple?Car现出真身才能分析。

至于组装制造整车,苹果初期可能还是需要依赖制造合作伙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触目惊心!千亿资金打水漂?造车新势力崩盘后的“烂账”

每一次时代的裂变,都同时蕴藏着危与机,只有精准把好市场的脉搏,才能稳立潮头。

当中国人民还在悠闲地享受国庆期时,德国当地时间10月6日,梅赛德斯-奔驰召开了一场发布会上。

和过往常规的发布会不同,奔驰除了报告近期业绩之外,还公布了包括提升盈利能力、重塑产品阵容,以及电动化相关的全新战略在内诸多重要信息。

中国市场的地位逐步提升

在发布会上,?奔驰公布了第三季度的业绩,其中着重提到了中国市场傲人的市场表现。

今年第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在华销量为223,631台,同比增长23.4%;前三季度,在华累计交付569,698台新车,同比增长8.3%。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康林松(Ola?K?llenius)

在美国,奔驰的同期销量同比下跌9.4%,而中国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回暖,不仅很好地弥补了品牌今年受疫情影响下在全球其他主要市场遭受的损失,甚至一定程度上助力其实现了增长。

据戴姆勒公司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受中国市场需求驱动,奔驰品牌乘用车全球销量达到61.4万辆,同比增长3.9%,实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

近年来,奔驰在中国市场都稳居一众豪华品牌之首,这得益于品牌在中国的一系列精准的产品布局和投放,多款明星车型的市场表现都非常亮眼——

前三季度,以C级车、E级车及S级车为主的轿车家族继续强化市场竞争力,为品牌在华表现贡献约一半份额;

SUV车型实现双位数增长,主力车型GLC?SUV表现尤为强劲,据网络数据统计,1-8月份,GLC都是国内销量最高的豪华SUV,今年前8月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台;

随着全新GLA?SUV、全新CLA四门轿跑车、全新CLA五门猎跑车的上市,全新一代新生代家族7款车型已全部登陆中国市场,为品牌销量贡献约1/5份额;

EQ电动科技品牌受到更多客户青睐,EQC纯电SUV在华销量持续攀升;

……

可以预见,当下以及未来,奔驰都会把中国市场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发布“2039愿景”,全面加速电动化进程

随着中国市场在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全球版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关乎品牌未来发展的战略路线制定,也将一定程度上向中国倾斜。其中,电动化就是一个相当具体的体现。

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纯电+插混)总销量达120.6万台,稳居世界最大新能源车市场。这样的市场规模,未来将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全球汽车电动化的发展风向。未来,任何车企想在中国市场稳步发展,加大力度推进产品电动化进程,至关重要。

于是,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品牌已经开始了行动——宝马到2023年,提供25款电动汽车;日产到2022年,每年销售100万辆电动车和e-Power车型;丰田已宣布将“新能源车型年销量达550万辆”的目标提前5年于2025年完成;大众集团至2028年将在全球范围内交付2200万辆纯电动车;……

奔驰当然也不会甘于人后。

此次发布会上,奔驰还公布了未来关于电动化的构想。据规划,自2021年起,奔驰旗下包括EQS、EQE、EQS?SUV和EQE?SUV共4款基于大型纯电车型架构(EVA)平台的全新纯电动车型将陆续上市;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梅赛德斯-奔驰G级等子系列也将一并加入电动化的队列之中;专为紧凑及中型汽车设计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也正在密锣紧鼓地开发中;

EQS是EVA平台的首款代表之作,将于2021年上市,WLTP电动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

“至2030年,在电动车型占新车销量一半以上份额的同时,我们在内燃机车型上的投资将迅速减少,届时传统内燃机车型的数量将减少70%。”在发布会上,戴姆勒股份公司负责集团研发的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首席运营官马库斯·谢弗(Markus?Sch?fer)表达了奔驰在全面加速电动化上的巨大决心。至2039年,奔驰将着力实现新车产品阵容的碳中和。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康林松(Ola?K?llenius)表示,“通过发布全新战略,我们宣布以’2039愿景’为目标的全系产品阵容电动化的清晰,及全面实现业务碳中和的决心。”

开源节流,提升盈利能力

然而,判断一家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不能只着眼于产品卖得多不多,战略制定得够不够宏大,而要看这家企业能否有盈利的能力——只有企业实现了盈利,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招聘人才,改善服务,建设品牌,一切才有维持下去的可能。

作为一个已经有130余年历史的汽车品牌,奔驰当然深谙企业生存之道。因此,当奔驰在认真思考如何在下一个20年里继续领跑时,“提升盈利能力”也成为了其心目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奔驰是这样的——通过优化销量、价格及渠道组合之间的平衡,以确保提升现有及未来产品阵容的边际收益;同时,奔驰还将把产品开发及资本专注于市场中盈利最可观的板块,以及其最有竞争力的细分市场,以确保企业拥有更强的结构性盈利能力。

具体到相关举措上,奔驰将着眼从服务到配件业务,以及从OTA远程无线升级到订阅服务上,力求实现更强的用户忠诚度、更高的重购率以及快速的经常性收益增长。至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将有两千万台实现完全互联的车辆,持续增长的互联业务也将在未来带来重要的盈利机会。

此外,在提升盈利能力的过程中,也助推了奔驰在汽车软件领域的自我进化。据悉,奔驰将推出自有MB.OS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将由企业内部研发,有望于2024年发布。通过这一操作系统,奔驰可保留对所有车辆架构及用户界面的控制权。自有软件的开发,可帮助车辆实现更为迅捷频繁的更新,它将围绕可升级架构进行设计,以便控制未来的研发费用。

增加盈利机会,控制经营成本,这一系列“开源节流”的举措,都指向一个相同的目标:至2025年,通过削减支出、调整产能及降低人员成本,实现固定成本较2019年减少20%以上;资本和研发支出较2019年将减少20%以上;通过增加和延长材料成本的节省目标,可变成本较2019年将每年净下降1%。以上目标不包括电动化车型占比提升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时代的巨变下,“新四化”已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顺应潮流的发展,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这一次,梅赛德斯-奔驰,这个孕育了汽车的百年老牌,通过从优化产品阵营、加速电动化、提升盈利能力,不断为自己注入动力和养份,或将在下一个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继续领跑。

文?|?鹿由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汽与奥迪要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上汽奥迪不香了?

几年前,一张印满了汽车品牌LOGO的海报被广为流传。如图:

而如今,这张变成了这样。如图:

汽车新四化的浪潮在短短一两年之内催生出300个汽车品牌,而市场又将其迅速打回原形:抱歉,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多汽车品牌。

不过事情并非这样简单。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一个汽车品牌的诞生,可以说是金钱堆砌而成的。

从早期的厂房用地、造车资质,到中期的产品设计、制造、交付,再到后期的运营、用户维护,每一步都牵扯着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资金。

如今,大批量汽车品牌消失在造车运动之中,资金问题也成了一时算不清楚的烂账。

出力不讨好的地方

造车新势力运动烂尾,最尴尬的莫过于地方。地方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不过其对造车运动的付出与其应得的声誉、回报并不成正比。

在造车新势力企业发展初期,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引入鲶鱼产品,发改委针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并颁发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

短短十四个月的时间,十五张新能源牌照落地,其中不乏闻所未闻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可想而知它们背靠的地方市在背后经过了多少周旋,才让发改委将珍贵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发放给名不见经传的新造车企业。

不过,陆地方舟、江苏敏安、河南速达们,既没有满足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初心,也没有成全地方搭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列车的小心机。除了几家有传统汽车厂商背书的企业外,其余企业鲜有造车动作,甚至有些企业从拿到资质后便不再发声,沦为"僵尸企业"。

一时间,关于“骗资质”的质疑声在业内此起彼伏。在外界的质疑之下,通过申请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通道被长期关停。

新能源资质狂潮的落幕,让身处背后的地方陷入被质疑的境地。地方市究竟有没有认真审查过这些获得资质的“僵尸企业”?地方助力造车新势力企业获得资质,究竟是为助推新能源的发展,还是投机取巧与造车新势力企业“暗通款曲”?

不可否认,汽车产业是推动当地经济、就业、民生发展的重要产业,地方自然希望当地能有好的汽车项目落地。不过将筹码压在造车新势力企业身上,其用意、声誉和付出的金钱回报率,都被打上了问号。

除了帮助造车新势力企业获取资质外,地方出钱出力也不在话下。

经过统计可以看到,在上述造车新势力品牌中,工厂和生产基地所在省份和城市的分布为:安徽:2个、上海1个、浙江9个、江苏6个、湖北1个、云南1个、贵州1个、天津1个、广东2个、重庆1个、江西1个、福建1个、河南1个。

而图表中品牌的工厂和生产基地累计投资金额达1807.2亿元。其中,投资超过200亿的企业有四家,投资超过百亿的共有十家企业,投资超过50亿人民币低于100亿人民币的有四家。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入场,舆论的“态度”并非赞扬,而是表达了无限的担忧。地方蜂拥而至签下造车大单,究竟是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是催生出巨大的产业泡沫?

果然,在质疑的声音之下,造车新势力企业很快便“露出了马脚”。它们显然难以适应汽车产业高投资、长线运作、产业协同的发展规律。

于是在近几年间,造车新势力企业退场的消息频频传出,终于在2020年疫情和车市寒冬的催化下,集体爆发。

如皋三度跳坑

这些投入巨大、令人振奋的汽车项目,无一例外地重蹈了贾跃亭造车的覆辙,一地鸡毛难以收场。

现今被讨论得最多的,便是如皋市投资的赛麟项目。时间跳回到2015年,在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的牵线搭桥下,赛麟汽车几经思量终于确定落户如皋。

翻看当时南通官方媒体《南通日报》的报道,可见这样的描述:“2015年,威蒙工业集团决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用赛麟的品牌和技术降级生产中高端SUV和轿车,预计年产值可超1000亿元。作为威蒙集团的合作伙伴,来如皋投资创业的庞青年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如皋开发区相关负责人。最终,如皋以显著的区位优势、优越的产业基础和优质的服务,令举棋不定的威蒙集团吃下定心丸,赛麟汽车最终决定落子如皋。”

字里行间之中,《南通日报》表现出了如皋市对赛麟项目落地的期盼。为了顺利推动赛麟项目落地,如皋市拿出了真金白银,足以彰显诚意。

在整个赛麟项目中,如皋至今一共出资接近60亿元真金白银,包括前后34亿出资,25亿流动资金。

然而,如皋市真金白银的投入,赛麟内部的账目却一团乱麻。据悉,迈迈工程样车的研发费用不足一亿元,巨额的花费主要在各类广告、打给美国公司的费用以及给员工的高薪上。

赛麟的烂账被公之于众,如皋市表面上看是当了“冤大头”,成为无辜者。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在造车运动中,早有贾跃亭失败落荒而逃的前车之鉴,为何如皋市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允许王晓麟“空手套白狼”呢?在新四化浪潮面前,其急功近利之心昭然若揭。

如皋市镇府并非第一次吃了造车新势力的亏。早在2013年,如皋市与陆地方舟便有过土地纠纷。

陆地方舟这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在获取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后,便很少发出声音。其造车的虚实难以分辨。正是这样一家企业,曾被如皋市冠以“如皋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称号。

江苏省如皋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陆地方舟项目是如皋经济开发区的项目,目前项目的建筑用地应该是400多亩,而围栏内圈占的土地面积在600多亩。”

陆地方舟、青年汽车、江苏赛麟问题的曝光,将其背后作为默默支持者的如皋市牵扯进舆论的旋涡中。为何偏偏三个“不靠谱”的项目均与如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何如皋市一而再地跳入造车的深坑呢?

近些年来,如皋市的新能源野心在汽车圈人尽皆知。其不仅投资纯电动汽车企业,还致力于将如皋打造成氢燃料电池车小镇。

汽车头条APP曾被邀请参加过如皋氢燃料电池会议,整场会议警车开道、市政、交通全力配合,种种细节处都能看出如皋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而大干快上,势必不符合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

风口之下热钱涌入

这种急功近利的情绪,似乎具备传导效应。正如造车新势力企业在一夜之间新增300多家一样,支持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地方也被这种狂热的情绪传导。无论是在外界看来如何不靠谱的技术,都能得到地方市的支持。

除了在赛麟项目上折戟之外,如皋市还与“加水就能跑”的青年汽车有着利益关系,青年汽车的水氢汽车也得到了南阳市的支持。而爱驰汽车新推出的“甲醇重整制氢高温燃料电池电堆重整增程器”这样技术路径复杂且不成熟的项目,也得到了山西高平市的支持,将项目落地此处。

地方市重金投资造车新势力企业,将一己荣辱与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成败深深捆绑在了一起。赛麟丑闻让如皋市损“赔了夫人又折兵”,博郡、拜腾的“落寞”让天津市和南京市的投资难以收回。

尽管千亿投资打了水漂,不少地方市还需要承担推动造车项目员工的工资、社保、遣散费用。至于此前地方市为造车新势力企业项目落地批复的土地问题,如今也成了一个敏感的所在。

汽车头条APP统计了十六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与签订的建厂协议,发现为了支持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发展,地方的批地审批大开绿灯。

在十六家建厂项目中,有8家企业的项目用地超过1000亩,其余8个项目用地也在100-950亩之间。

这些动则几百上千亩的用地,很多都是以低于市面的成交价出售。公开资料显示,国能就以成交楼面价2800.35元/平方米的低价拍得天津市7.24万平方米的土地。

然而这些低价批售的千亩用地,并没有发挥出外界期待的作用,既没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没有解决就业。如今,造车运动偃旗息鼓,规划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当初批地的主理人是否该负监察不利的责任?地方市是否该为这些尴尬的“空地”做出官方说明呢?

利益捆绑的上海样本

赛麟项目的烂账撕开了这场狂热造车运动的脓疮。虽然目前诸多造车项目并未公开宣布失败,但失声便是对外界最好的回应。它们背后的地方市也得以保全颜面,不至于落得尴尬的境地。

不过,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与地方的合作中,也有成功的案例,它们便是特斯拉和蔚来。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上海市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至今,双方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斯拉也得以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月销过万成绩。

同样需要地方支持,同样需要地方出钱出力出,为何特斯拉并未出现“反水”的现象?

这还要从上海市与特斯拉的对赌协议说起。外界更多知晓的是,上海市为引进特斯拉项目一路绿灯。特斯拉在中国拿到的年利率是3.9%。一手解决土地成本,一手搞定资金成本。上海的土地,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特斯拉。给特斯拉的,利息远低于其他企业。

而事实上,上海市也留了一手。上海市要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2023年年底起,每年须纳税22.3亿元,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则必须归还相应土地。同时,特斯拉还必须在未来5年在上海工厂投入人民币140.8亿元的资本支出。

这样的对赌协议,将特斯拉与上海市的利益深度捆绑,双方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同盟自然可靠。

上海样本被安徽合肥完美复制。今年上半年,“钱紧”的蔚来获得了安徽省70亿的投资,蔚来中国也因此落户合肥。

不过,安徽省的70亿并非没有条件。在付出70亿的同时,安徽省与蔚来签订了一个对赌协议:蔚来中国2020年营收148亿,2024年营收1200亿元(上市6-8款车型),2020年至2025年总营收4200亿元,总税收78亿元,并且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

这保证了“缺钱”的蔚来对于蔚来中国项目也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并且为安徽省未来的盈利提供了保障。对比赛麟以虚技术入股,再通过获取的股份的如皋的方式,安徽与上海的做法聪明得多。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造车狂潮之中,如今披荆斩棘冲出来的企业仅有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少部分企业。站在造车新势力背后的支持者们,自然也一损俱损。它们付出的财力、物力,成为中国汽车史无前例的造车运动中的一粒尘埃。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做反思。当这些造车新势力企业倒下之时,相关追责必须行动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电动车是个“伪命题”?丰田掌门人罕见吐槽,小鹏汽车CEO表态

10月13日晚,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共同成立一家生产PPE平台纯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这也意味着一汽与奥迪的合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先来说一下PPE平台的诞生背景。

根据奥迪的规划,预计到2025年,其在华电动化车型的年销量要占到在华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2019年奥迪在华销量69万辆计算,其电动化车型销量应该达到23万辆,考虑到奥迪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保住销量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端。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车辆性能,奥迪联合保时捷共同开发了PPE平台(Premium?Platform?Electric),且该平台是专为中大型车开发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生产豪车的平台。

有了平台,车型自然就不愁了,根据官方消息,基于PPE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投产,时间节点恰好与奥迪的规划相一致。

早在2017年,便有消息传出奥迪将于国内上汽合作,上汽奥迪从猜想、讨论再到板上钉钉,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根据官方的消息,上汽奥迪的首款车型将于2022年上市,在PPE平台未引入国内时,南北奥迪还可以认为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但随着PPE平台的引入、一汽与奥迪的合资公司建立,显然奥迪品牌未来的合作重点还是放在了一汽上。

这点我们从奥迪方面的言论也能感受的到。

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Eichhorn)表示:“这是我们在中国市场落实电气化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奥迪正持续践行对中国市场及长期合作伙伴中国一汽的承诺。”

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杜思曼表示:“这一合作再次突显了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我们将更加重视奥迪在华业务,并积极推动中国市场的创新发展。”

汽车电动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奥迪选择与一汽站在一起。对一汽而言,这次深化合作除了可以保证未来奥迪品牌车型国产化的同时,也对旗下高端品牌红旗的发展有所裨益,从这个角度讲,上汽也许并不是缺少一个高端合资品牌,而是缺少一个高端自主品牌,您说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终于知道“未来”在哪了!蔚来中国总部或将落户合肥

电动车成为新宠的今天,依旧需要面临来自各方的质疑。

过度炒作,丰田章男吐槽电动车

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排放政策的更高门槛,让电动车这个新兴事物在数年间,就成为了市场新宠。

不过,最近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的一席话又让电动车备受争议。

12月初,日本媒体报道称,该将宣布自2035年起禁售汽油车型,争取在2050年实现日本国内“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不过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仍然可以销售。

或许是"禁售燃油车"的字眼刺激到了丰田的“利益”,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便对电动车展开了正面抨击。

其认为,当下电动汽车其实是被过度炒作了,倡导者并没有考虑到发电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成本。

为此,丰田章男用本土电动车的使用情况举例,他罗列了下面几点论据:

1.?如果所有汽车都将由电动驱动,那么到了夏天将可能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

2.?需要面对不断为电动车全面转型的基础设施投入约14万亿元至37万亿日元(8821亿至2.33万亿人民币)。

3.?日本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将会崩溃,甚至导致数百万人失业。

丰田章男此话一出,网上对此也进行了很热闹的讨论。

有网友认为,丰田章男的理论站不住脚,因为日本能源匮乏且缺电,所以对于它而言发展电气化并没有什么好的收益。

同时,另外一群人则认为,丰田章男说出了实话,电污染相比当下燃油污染更可怕,而很多车企没有考虑到这一情况。

混动领先,丰田电动发展进展不力

在谈到电动车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不由自主地又会联想到丰田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混动。

在业内有这样的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一种是其他混动,而丰田的混动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年普锐斯的诞生。

不可否认,丰田的混动技术在可靠性上有着十分出色的成绩,而这也为其在日后在全球铺开的EV车型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给大家举个例子。

在加拿大温哥华,一位名为Andrew?Grant的出租车司机,将一辆普锐斯开出了150万里的超长行驶里程。这辆车在“退休”之时,车况依然良好,按照当时的行情,节省下来的油钱几乎可以购买一款全新的普锐斯。

由于动力电池的价格仍然高昂、能量密度有限,所以当前纯电动汽车与插电混动汽车,依旧不是丰田主攻的版块。

在早前,“普锐斯之父”内山田竹志在公开接受访时甚至表示,如果快速普及纯电动汽车,那么几乎所有车企都会亏损,因此汽车全电动化的时代不会到来。

所以丰田将电气化发展目标集中于自己优势的混合动力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上,而在纯电动车的的发展进程上,就略小掉队。

不过在中国,混合动力技术一直都不是主流。以在北美和欧洲最为畅销的普锐斯为例,由于价格原因,不少消费者还是将其拒之门外。

事实上,在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进度不如意的时候,丰田汽车同样想过“战略转身”,并将纯电动车研发早于预期提上日程。

1.?基于?TNGA?架构,在燃油车平台上进行电气化改造,比如?C-HR、UX等纯电动版本。

2.?基于中方合资伙伴的纯电动车型进行二次开发,比如在广汽新能源埃安S基础上打造的广汽丰田?iA5。

3.?面向纯电动架构打造全新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纯电平台打造车型。

根据丰田的判断,油改电车型与原生纯电车型会在?2025?年前共存,2025-2030?年原生纯电车型才会逐步取代油改电车型。所以在发展电动化这条道路上,丰田汽车并未持否认态度。

内涵丰田,小鹏汽车CEO提质疑

针对丰田章男的言论,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率先表态:想起诺基亚高管落泪的故事。

同时,何小鹏在这条微博上,还附上了丰田章男言论的报道配图,寓意非常明显。

其实,除了日本,不少发达国家的机构也都在试图提前限制传统燃油车的销售。

今年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宣布自己已经签署行政命令:到2035年,加州所有新车销售必须全部零排放(包括轿车与皮卡);到2045年,加州销售的重型车辆新车销售也必须零排放;到2024年,加州将不再颁发水力压裂的油气开许可。

此外,英国、法国、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纷纷宣布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逐渐淘汰燃油车。

于国内市场也同样如此,今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该“技术图2.0”指出,到2035年,混合动力汽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要达到100%,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比例要占到一半。

从资本市场来看,纯电动同样被业内外看好。今年以来,以特斯拉为首的纯电动车企的市值纷纷上涨,7月,特斯拉顺利取代丰田汽车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

如今,特斯拉市值已经飙升至6500亿美元,相当于丰田、通用、大众等九大传统车企的总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销量仍不到全球的1%。

写在后面的话

毫无疑问,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新能源,必然是车企后期争夺的主流方向。以丰田一贯的作风,它绝不会放弃这块蛋糕,动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过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以特斯拉等新势力为首的品牌已先行一步,“保守派”的丰田是否可以加速超车,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重磅!奥迪与一汽在华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首款新车2024年投产

2月25日,安徽合肥,江淮蔚来工厂。2020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和江淮蔚来EC6量产项目启动仪式在此举行。据悉,包括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在内的8个项目集中(云)签约,总投资1020亿元。其中,蔚来与合肥市签署框架协议,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落户合肥。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项目融资145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

此消息最早在合肥市人民官方微博公布,但该微博在发布后不久便删除。在随后蔚来发布的新闻稿中,重点强调了EC6正式导入江淮工厂。签约仪式上,蔚来EC6量产项目也同步启动。EC6是蔚来汽车在合肥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量产的第三款车型,NEDC综合续航里程可达615公里,该车已于2019年NIO?Day正式亮相,预计今年7月将公布价格和配置,9月起正式开启交付。

一直以来,蔚来汽车都没有独立汽车生产资质,取的都是代工模式,而位于合肥的江淮工厂正是蔚来汽车的生产基地。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较小的规模,让蔚来不得不选择各种渠道获得资金以补充现金流。从去年开始,就有诸多消息传出几家传统车企正在竞逐蔚来。

其实早在2019年5月,蔚来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签订了框架协议。亦庄国投将通过其指定的投资公司或联合其他投资方对蔚来中国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100亿元,但随着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与亦庄国投的合作及融资或许意味着正式宣告破产。

此次获得合肥市融资、中国总部落户合肥以及进一步加强与江淮的合作,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而且有助于后续的融资。而如今又有了做背书,蔚来汽车将来的融资相对会容易些。上周曾爆出吉利汽车将投资3亿美元入股蔚来汽车,占蔚来汽车约10%的股份,有望成为蔚来第三大股东。

国内电动车发展迅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造车新势力”这个名词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热词。而作为国内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一员,蔚来汽车已经成为国内高端纯电动汽车的代名词,也被称作是唯一能够与特斯拉正面竞争的中国电动车品牌。

2019年,蔚来累计交付量达205,65辆。而如果从2018年首台车交付之日算起,蔚来已经累计交付了新车319,13辆。从国产品牌的角度来看,蔚来汽车在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期间,在传统车企以及外资企业的双重压力下,将一台售价40多万的纯电车型卖出如此成绩,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蔚来中国预计2020年实现营收148亿元,陆续将上市3款车型,2024年营收1200亿元,同时上市6-8款车型,2020年至2025年实现总营收4200亿元,总税收78亿元,2025年前还将在科创板上市。

红点观察:

与上次和北京亦庄的框架协议相比,此次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云)签约,无论从出席领导、签约地点,还是协议细节等各方面综合看来,蔚来汽车与合肥市的框架协议签约都显得更靠谱。2020年对于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经过去年的补贴退坡,新能源销量负增长,今年年初又被新型冠状疫情影响产能与销量,外资品牌也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蔚来(未来)的路仍将任重道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报记者?金晓宇

今日下午,在长春举行的2020中德汽车大会上,中德汽车业的深度融合再次结出“硕果”。

来自德国的奥迪汽车股份公司(下简称“奥迪”)和来自中国的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一汽集团”),在会上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宣布在华共同成立一家全新的新能源合资公司。该公司将专门致力于本土化生产基于PPE平台(奥迪联合保时捷共同开发的大型电动车平台)的纯电动车型。根据,首款新车将于2024年起在合资公司的新工厂投产。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变局下,双方于时代的浪潮中再次“牵手”,并开创了一个先河——豪华品牌第一次专门为一个高端电动化平台而在华单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这体现了奥迪向高端电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坚定决心,以及对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中国未来前景的看好,为中德两国的经贸合作树立了“典范”。

奥迪汽车股份管理董事公司会杜思曼说:“这一合作再次突显了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我们将更加重视奥迪在华业务,并积极推动中国市场的创新发展。”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现东也表示:“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对外开放的先锋,中国一汽与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的合作树立了行业典范。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既基于双方32年默契合作所积累的相互信任,也体现出中国一汽抓住历史变革机遇趁势而上的决心,传递了中国汽车行业扩大开放、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的强势信息。”

事实上,奥迪与一汽的缘分由来已久。自1988年进入中国以来,凭借与合作伙伴一汽集团的精诚合作,奥迪率先推出了契合中国消费者喜爱的长轴距版本轿车,引领了国产豪华汽车“加长”的风潮。“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和实践使奥迪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举成为中国销量最高的豪华汽车品牌。随着新合资公司的成立,奥迪与一汽集团的合作伙伴关系也被推向了全新的阶段。

无疑,四环品牌向电动化转型的决心矢志不渝。根据奥迪全球电动化目标,至2025年,奥迪致力于将电动化车型的销量提升至在华总销量的40%左右。

“新能源合资公司的成立是我们在中国市场落实电气化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奥迪正持续践行对中国市场及长期合作伙伴中国一汽的承诺,我们将努力将此合作提升至全新高度。”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Eichhorn)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快速拓展电动化车型阵容,奥迪联合保时捷为大型电动车型开发了PPE平台(Premium?Architecture?Electrification)。这一平台的特点是搭载了众多高科技并拥有可高端扩展的体系结构。得益于此,奥迪正基于PPE平台开发各种车型系列,覆盖从中高端车型到豪华车型的各个细分市场,包括SUV、Sportback、Avants和Crossovers等各种车型。借助这个平台,奥迪将持续拓展全尺寸和豪华电动车型阵容。

“2020年是一个新十年的开始,我们想达成的目标是:在2020-2030这全新的十年,我们希望能够为奥迪在华再创一个‘黄金十年’。”安世豪说。而与合资公司实现更紧密的合作正是奥迪为实现这一全新目标的重要支点之一。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9月,尽管受疫情影响,四环品牌仍取得了入华以来最好成绩。2020年1-9月,奥迪共交付512081辆新车,同比增长4.5%,在疫情的影响下仍取得了奥迪入华以来最优异的成绩,是奥迪与一汽集团精诚合作最为有力的证明。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奥迪与一汽集团的手也将越牵越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合作也将使双方持续受益,并为中国汽车业的转型贡献力量。同时,双方与时俱进、趋势而变的紧密合作,也为中德两国的深度经贸合作树立了范例,并加速两国汽车产业在百年大变局下的深度融合与转型。

本文图源来自奥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链接:http://www.wacan.cn/qczs/350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如果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上一篇:雨燕汽车介绍 雨燕汽车价格表

下一篇:奔驰smart新款两门试驾 奔驰smart尺寸两门车

Copyright © 2024 汽车百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