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知识正文

小米汽车校园招聘,上海 小米汽车校园招聘

2024-10-10 汽车知识
【摘要】:华为好。小米和华为校园招聘华为更好。因为通过公布的薪资对比,华为薪资整体高于小米。华为校园招聘的部分要求如下:1、计算机、通信、软件工程、自动化、数学、物理、力

华为好。小米和华为校园招聘华为更好。因为通过公布的薪资对比,华为薪资整体高于小米。华为校园招聘的部分要求如下:

1、计算机、通信、软件工程、自动化、数学、物理、力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熟悉C/C++语言/JAVA/底层驱动软件编程,熟悉TCP/IP协议、Intenet网络、ARM的基本知识。

3、对通信知识有一定基础。

北航硕士怒怼小米毁约!网友:裁应届生,脸都不要了

5月24日,小米大规模校招培训正式启动,雷军发表了讲话,并且表示期待小米出现30岁的高管,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一方面基于小米近几年的发展,小米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与小米集团的创始精神相关,从无到有,从名不见经传到世界500强,与小米集团顽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一、小米爱惜人才,勇于挖掘个人潜力

雷军在发言中也提到小米从来不吝啬培养新人才,小米的创始人也是从一开始没有经验到后面带着一批批的年轻人开发出越来越好的产品,将手机做到全球第三,任何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也是在不断地探索和进取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技能,小米正是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寻找有潜力的年轻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无限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更大的成功,人才和技术是一个企业长展的重要动力,小米爱惜人才,肯培养人才,就一定会有优秀的年轻人慢慢涌现出来,30岁的高管指日可待。

二、小米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活力

工作和学习环境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人的斗志,产生源源不断的努力精神,而小米正是这样的公司,小米具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和活力,不仅能够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对于在其中学习的年轻人也是一种激励,大家互相学习,良性竞争,在一个极好的氛围中不断向前,而且能够进入小米的已经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再加上小米公司的专门培训,进步肯定飞快,每天都有进步,长此以往,到30岁成为行业翘楚也不是不可能的。

小米招生华东五校人员多吗

虽然互联网大厂裁员不断,但小米这次,却引发了众怒。

北航应届硕被裁

4月23日,脉脉一则职言,让小米直接冲上了热搜。

一位“曾经打网球的辣椒”发帖称,“自己是北航2022届应届研究生,**校招签约小米公司, 2022年2月17日入职小米,在入职两个月期间认真工作,由于小米公司业务和人员调整,经历一次内部转岗(3月9号)后,于4月22日被通知裁员,于一个月后离职。

小米公司因为自身业务和人员调整问题裁应届生,并非学生能力问题,而且不止我一个,影响十分恶劣。而且要求周日(4月24日)之前必须答复其给的两种解决方案(文档),选择其一,HR建议我继续在岗一个月同时找其他工作。”

最让人无语的是最后这段描述, “小米HR对我说,这应届生被裁不算什么,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挫折,我说这已经是我25年来最大的挫折了,很难接受,她说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呢,希望我早日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应届生不仅将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还曝出了如何被裁的详细时间线。

可以看到,这位北航的应届生在2月17日入职小米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部-nlp应用组-软件开发后,仅工作了一个月不到,就于3月8日被小组长通知转岗,转岗的原因是因为疫情、国际环境等原因造成小米业务量缩减,当时秋招时招的人超出目前业务需要的人数。

而在3月11日被转岗到小爱服务架构组后,4月22日就被小组长和HR通知因业务缩减被裁。

也就是说,这位入职仅2个月的应届生被裁,和其能力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因为小米集团人员调整问题。

并且小米给的两种解决方案也非常坑:一种是走劳动仲裁,但由于还在试用期,所以赔偿会很少;另一种则是继续在岗一个月,这一个月可以去找新的工作,相当于给一个月工资赔偿。而且HR要求,必须在4月24日给答复。

网友:裁应届生的公司,都是属于脸都不要了 消息发出后,瞬间在脉脉上引发了热议。截至今天,小米在脉脉上的热度已达1081万,而点进去第一条职言,便是上述被裁应届生发布的。

在这条职言的评论区中,不少网友都表达了对小米的愤怒。

一位网友表示, 除非公司要破产,裁应届生的公司,都是属于脸都不要了。本人是985硕,也是被裁,失去应届生身份,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工作走了很多弯路。

另一位网友表示,小米这样名声会烂掉的,还有HR说那种话就不怕之后自己招报复吗?明天给他空降个被裁大礼包啥心情?

还有网友表示, 你不理我不理,当真裁的不是你 。先是招到好的项目组,入职一个月后调岗,调岗一个月后告诉你项目组不行要裁员。这不是先把人骗进来再杀吗。裁应届生真的不道德。

更是有网友因此将小米offer拒绝,毕竟不知道下个被裁的会不会是自己。

之前曾否认裁员

其实早在2月初,就有传闻称,小米裁员10%,其中主要包括手机硬件、应用商店、智能、技术等部门,主要裁员范围是绩效为C的员工,也有B和B+的员工涉及。裁员对象可能以新员工或应届毕业生为主,HR已经开始约谈。

对此, 2月15日,小米方面还专门表示,小米创业至今尚未出现过裁员的情况,而且目前小米有超过4000个热门岗位依然在广纳贤才,小米欢迎优秀人才的加入。

可没想到,小米否认完刚过2月,就被被裁的应届生直接怼上热搜。

要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内著名的985、211大学,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13。而这位同学作为应届研究生毕业,花了6个月的时间,通过校招通道终于入职小米。

可小米对外宣称自己从来没裁过员,却仅在其入职2个月,就因为自身业务调整将这位应届生裁员,让其失去了应届生身份,无法报考针对校招的任何公职,无法以校招生身份再次应聘其他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很多企业只校园招聘不进行 社会 招聘,而且就算社招,大部分公司也会要求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聘。再说,公司进行校招还会有税收补贴,如今这位同学被小米裁员后,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税收补贴,面试其他公司会比其他人更难。而且,被裁员后,这位学生的户口也无法顺利转到北京,至少要再等一年。

如此做法,也难怪网友会称此操作恶心了。

形象或将受损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同比增加了167万人,就业压力加剧。 与此同时,在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冲击下,企业招聘需求却大幅缩减,今年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最难就业季。

而小米,作为知名世界500强企业,本应在此环境下,多帮助帮助应届的毕业生们。但现在,却被曝出如此操作。

众所周知,小米的用户群体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据企鹅调研发布的《智能手机&&智能硬件:2019中国网民购买力报告》显示,与华为、苹果、三星相比, 小米手机用户年轻用户最多,47.7%的用户为29岁以下,尤其是19岁及以下用户比例达到20.4%,这些用户大部分都是学生群体。

小米,也凭借着高性价比和价格实惠的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其创始人雷军,也凭借着“are you ok?”等热梗,被年轻人亲切的称为雷布斯、雷总。

或许,对于小米来说,解约一个应届毕业生并不违法,不过是发个邮件,打个电话,最多赔点违约金的事。可此番做法,显然会让小米和雷军的形象,在年轻人的心中,大打折扣。

?END?

作者丨吉尔

吓退罗永浩,逼停自游家,坑惨威马,造车窗口期到底是什么

多。

面向2021年度小米校招生的大规模集中培训正式启动,这是小米成立11年来,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校园招聘活动,招聘人员达到5000人。小米集团CEO雷军表示,这是小米集团开启大规模、系统性培养纯血小米人的元年,也将是小米发展和治理继续走向成熟的关键里程碑。

小米校招5000名大学生,雷军对新员工有哪些要求?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钱亚光

设计 / 赵昊然

再没有一个词汇让新造车的创始人们如此魂牵梦绕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据可查的文字史料显示,关于汽车行业窗口期的讨论,已经存在了至少6年时间。

在此过程中,造车的大门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窗口期”成为悬在每家新造车头顶上的达克摩斯之剑,领导们记在心里,挂在口上。

最新的一位领导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他在2023年2月22日再次重申华为不亲自造车时,难得正经了一回,“智能电动车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未来两三年是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这段时间。”

余承东认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在大洗牌,就像十几年前的手机行业一样。未来很多汽车企业会进行大兼并、大调整,可能会死一大批。”

这样的论调在汽车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窗口期”的引申含义,是Deadline,窗口关闭了,游戏就结束了,一切就都晚了。

这条死线,也曾吓退“圈外人”。2022年6月13日,在退网前的最后一次访中,罗永浩毫不掩饰自己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欣赏,但基于现实思考,还是放弃了。

“我忙着还债的这三年,除了造车新势力那三家,很多超级重量级选手也都陆续进场了。我们综合估算了各种难度和时间窗口,觉得已经来不及了。”

罗永浩对Deadline的认知,大概和何小鹏相似。2021年12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接受一档访谈节目访时表示,2024年是这一轮造车风口的最后窗口期,在这之后竞争会进入白热化。

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汽车行业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新力量和传统力量的距离会越来越大,相应的窗口期会越来越宽。”

雷诺中国CEO,BeyonCa创始人苏伟铭同样认为,造车窗口还没有处于收紧阶段,他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25-2030年,也就是高端及豪华电动车最佳市场窗口期。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8%,高端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4%。新能源和豪华车的交界的细分市场,可以说是一片蓝海,随之带来是一个每年百万量级的市场。”苏伟铭表示。

企业的发展节奏,基于领导者对未来的发展预判,BeyonCa的首款产品将于2024年量产。

追根溯源,“窗口期”一词最早来源于医学领域,指在感染人体后,通过对血液检查能够明确标志物之前的这个时间段。但其实,就算在这段时间内查出了,最终也是无法治愈的。

然而,在汽车行业,窗口期成为生产力,助力企业们保持了争分夺秒的姿态,和时间赛跑,勇敢追梦。

长江、万向、前途、拜腾、奇点……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倒下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2023年前后,汽车市场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自游家因为资质问题宣布暂缓造车,小米汽车的产品犹抱琵琶半遮面,威马汽车的IPO之路则一拖再拖,还没量产的集度汽车正在努力蹭着ChatGPT的热点。

资质、上市、产品、市场……传说中的智能电动新汽车的“窗口期”到底是软件还是硬件?新造车“最后的入场券”发完了吗?剩下的品牌们还赶得上吗?

传统车企的大象转身

成名要趁早,造车也要趁早。

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年,在那前后,关于窗口期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当时,科技、政策、资本和供应链的储备汇聚成强大势能,推动着传统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新造车坚信“窗口期”是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之前,要在他们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迅速站稳脚跟。

2017年,1月14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参加某论坛时分享了他对于汽车行业的思考,“2020年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将关闭,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将进入这一领域。”

“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三年实现品牌升级,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不会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一定是中国品牌的天下。电动车非常依赖本地服务,凡是依赖本地服务的产品,外资品牌是没有机会的。所以这三年品牌升级,我们一定要坚决,要坚定,要着眼长远,不要去考虑短期的蝇头小利。”

现在回过头来看,蔚来汽车还是抓住了这三年的窗口期。数据显示,蔚来2022年营收达到492.7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年交付122486台,同比增长34%。

也有没抓住的。2018年3月,威马汽车创始人、CEO沈晖曾表示,“2020年-2021年传统汽车企业由于执行滞后,是留给造车新势力最好的窗口期。”彼时,首款量产车EX5的试装车刚于温州工厂下线,威马汽车正准备大展拳脚,还没想过要“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窗口期设定的理由是,传统汽车企业既有钱又有人,他们目前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体系,没有推出相关的产品, 在执行层面上不如互联网企业快。一旦等他们回过神来推出产品,新造车公司就将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

在那时的造车新势力们看来,他们的对手是正值壮年的合资企业。一旦这些背靠大树的品牌们吃完了燃油车最后的市场红利,开始全速新能源转型,就会异常强大,新能源汽车的大决战才真正拉开帷幕。

现实真的如此吗?已经2023年了,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2月9日,广汽丰田宣布旗下bZ4X“厂家直降3万元限时购”活动,一时刷爆朋友圈。此次优惠之后,原本19.98万元入门的纯电中型SUV,起步价进入16万元区间。

广汽丰田打响了合资纯电市场降价的第一枪,走自己的路,也将一汽丰田逼上绝路。

2月16日晚,一汽丰田经销商bZ4X的限时优惠海报震惊了汽车圈,海报上清晰显示一汽丰田bZ4X优惠6万元,并附送置换补贴、增购补贴等优惠政策。一汽丰田直接在广丰的优惠上翻倍,将bZ4X的起售价拉到了13.98万元起,顶配也才22万元出头。

紧接着,东风日产也坐不住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艾睿雅ARIYA加入价格战,在政企补贴叠加下,全系限时优惠6万元。这台车原本售价为28.54万-34.28万元的产品,瞬间变为22万元起步。

日系品牌集体大放血的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困境。2022年,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3%。这样的水平,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在打酱油。人们都听过潮水褪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但却没有猜中裸泳的人。

产品

风头正劲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曾回答过关于造车窗口期的问题。

2018年8月19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访了王传福,后者在这场潘谈会中表示,新能源造车窗口期越来越短,新势力的路很艰难。

“一个车的产品周期是很漫长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开发至少要4年,车上有差不多1万个零部件,一个门的模具有30吨重,加工中心加工出来需要5-6个月,改一次又要5-6个月,整个周期相比很长。”

王传福认为,市场机会很少,可能最多就一次,如果这一次的产品周期、产品窗口没抓住,可能就会死掉。由于产品周期很长,投资者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等待。

无独有偶,2020年,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说过,任何一家新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车领域,从组建团队到市场调研,到立项,到正式研发、到实验、到生产、到工厂制造再到交付,要想做出一款比较好的产品,比较理性地看需要3年时间。

他还补充,这样的研发时间之后还要加上1年的市场验证,基本上4年就过去了。

也许对小米汽车而言,窗口期是产品。小米造车的进度条和李想的时间表很吻合。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车,同年,整车工厂在北京经开区开始动工。

为了追赶失去的时光,雷军曾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小米汽车初创阶段的投入,是其他汽车厂商的3倍。

进入2023年,小米汽车再次提速。2月底,小米2023春季全球校园招聘中,补招50余个小米汽车岗位。

同时,小米汽车也开启公开社会招聘和内推,加速招募汽车人才加入。

从这一次的招聘岗位来看,小米汽车的人员招募不仅涉及研发,还拓展到生产、销售、品牌等各个领域。

2022年9月8日,已经把二分之一时间花在汽车上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错过了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窗口期,但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有很多机会。”

雷军说这段话用的是英语,但“window”依旧精准的表达了窗口期的含义。赶上了窗口期的小米十分自信,其目标是“争取15年-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资金

2019年4月,李想曾表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年之内会有大批企业淘汰出局,90%的投资人会损失惨重。因为走在前面的几家车企都没赚到钱,后面资金获取的难度将会更大。”

李想表示:资金窗口期只有一年,我们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而纵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理想,包括蔚来、小鹏、威马在内的所有新造车势力,都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窗口期可能转瞬即逝。

以“抠厂”为名的理想,最先考虑到了钱。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资本寒冬确实很快到来了。

有媒体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车企融资超40笔,融资总金额超800亿元。2021年,共发生239笔融资,披露融资总金额达3639亿元。对比可见,一级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投资热情在快速消退。

更加重要的是,上市变得越来遇难。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正式在港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41港元/股,是继小鹏、理想、蔚来之后第四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

几家欢喜几家愁,那时的威马汽车一定是十分羡慕的。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1轮融资,2020年完成了号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100亿人民币融资,威马汽车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融资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从最初寻求海外上市,到申请科创板IPO,再到去年5月向港交所递表,威马已经多次碰壁。没能上岸的威马,接连遭遇资金压力,已有崩盘先兆。

近日,有关威马的坏消息一件接着一件,先后被爆出降、全员停薪留职、欠薪搬离总部等各种传闻,更有威马员工在线讨薪。与之伴随的是经销商关店、零部件断供,以及车辆产品等各种问题。

对威马来说,窗口期是上市融资,过了机会就没了。

对于现在的威马而言,似乎只有上市这一条路了,如果不能上市融资,威马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为了自救,威马迅速启动借壳上市。今年1月,威马与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协议,要用反向收购的方式,将威马打包进上市公司体系里,曲线救国。

按照理想的方式,威马获得了Apollo出行的“壳”,有资格在资本市场发行股份融资。Apollo出行公告称,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其中有大约7亿港元用来给威马还债。

然而,有了钱就能解决威马的问题吗?

资质

2023年一开年,人们惊觉,新造车的窗口期也许早就关上了。

2018年,李一男创办牛创新能源,2022年10月8日,首款自游家NV亮相。谁也没想到的是,高调发布新车仅过60天,自游家就发布《

本文来自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无关

最近各大手机厂商都动作频频,就连很多热度比较高的手机全都用降价,以及发行新型号的方式加入了整个手机市场,就在大家争得头破血流的同时,小米公司创办11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启校园招聘,而此次的校园招聘,第一次就招收了大概5000名大学生,随着小米正式进入新十年,雷军也开始点亮繁星,招收的这5000名大学生,意味着小米公司里不缺新力量,人才济济。

大学毕业之后就能进入小米,这样的大公司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件比较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说能进入公司,就代表着自己一定能长久的呆在公司里,在公司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让老板认清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且在平时工作中也不能太过拉垮。

要求 雷军给新入职的5000名大学生要求非常简单,加入公司半年内,对公司战略和业务先不要提意见,年轻人有热情,有想法,喜欢提意见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在自己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时候,建议往往有失偏颇,所以对于新人来说,多听多看多想是最重要的,等到对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候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雷军也希望自己能够看到小米公司出现30岁的集团高管,或者说在未来十年会出现独挡一面的业务总经理,研发主管和各个关键岗位的主心骨,这都是雷军给这5000名大学生的期许。

小米现在的发展势头是非常猛的,现在小米公司也开启了校招这个通道,所以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来说多了很多就业选择,而且现在小米还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随着这5000名新同学的加入,相信小米会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www.wacan.cn/qczs/335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如果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上一篇:标致汽车logo 标致汽车logo历史

下一篇:eagle电动车 e.t电动车

Copyright © 2024 汽车百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