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知识正文

比亚迪一二年多少钱 小车比亚迪本田丰田一年多少费用

2024-11-16 汽车知识
【摘要】:就在前不久,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不仅是比亚迪汽车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一件里程碑。自2008年,比亚迪汽车生产出了全球第一辆插

就在前不久,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正式下线。这不仅是比亚迪 汽车 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国 汽车 工业发展中的一件里程碑。

自2008年,比亚迪 汽车 生产出了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 汽车 至今,短短13年的时间,比亚迪 汽车 就实现了从0~100万的壮举。

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是放眼全球,比亚迪 汽车 在新能源车市场所取得的成绩,也是让人瞩目的。

特别是在比亚迪 汽车 推出了领先行业的DM-i超级混动技术,随着亚迪秦PLUS DM-i、比亚迪宋PLUS DM-i和比亚迪唐DM-i一系列搭载了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上市后,让比亚迪 汽车 的品牌影响力更是有了大幅的提升。

在比亚迪推出DM-i超级混动之前,国内市场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是以日系的丰田、本田为主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因为这些车,不仅可以做到油耗远低于同级别的车型,而且日常使用也非常的方便,不需要考虑充电的问题,和普通燃油车没有区别。

还有,在售价方面,搭载DM-p技术的车型往往也是比较高的。

在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面世后,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对于DM-p插电混动技术来说, DM-i超级混动技术虽然在性能方面没有那么强悍,但是在续航里程以及经济性方面的表现,明显提升了很多。比亚迪专为超级混动技术而研发的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搭载了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比亚迪 汽车 不仅没有充电和里程焦虑,即便是在亏电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也仅需3.8L。加满一箱油,可续航1000公里以上。

还有就是售价,相比DM-p插电混动车型,也更加的亲民。

对比日系两田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超级混动系列车型不仅油耗低、动力表现更好,而且还可以上新能源 汽车 专属绿牌,优势也十分的明显。

也正是基于以上优点,自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车型上市以来,受到了国内消费者和市场的热烈追捧,目前总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10万台。

而且,根据车快评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比亚迪超级混动车型的订单还在不断增长中,基本上是处于一车难求的现状。

最后,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比亚迪一系列超级混动车型产能的扩大,比亚迪 汽车 在销量方面也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丰田/本田攻百万目标,得看看先驱们都踩过哪些坑

代步车花个5万块就可以了,而且真的能买到不错的了,比如宝骏310自动挡。宝骏310的自动挡有两个排量发动机的车型,1.2L的车型自动挡指导价4.98万元,1.5L的车型自动挡指导价5.18~6.08万元,目前宝骏310在终端有6000元的优惠,优惠之后就符合你的条件了,5万以下的自动挡。建议你买1.5L的自动中配,指导价5.58万,优惠完4.98万元。对于自动挡车型来说,由于换挡时机会比较靠前,所以如果发动机排量太小,会让人感觉动力不足,选择大排量的自动挡,开起来比较顺畅,动力感受也更好一些。

这个价位的车子,配置就不要期望太高了,能达到够用的水平,已经算是不错。这个1.5L的自动中配,有两个气囊,还有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已经很不错了,不到5万块啊这个车。另外,还有倒车雷达影像,上坡,铝合金轮毂,行李架,8英寸大屏,后视镜电动调节。够用的了,而且如果对外观或者配置有其他要求,后期改个LED的灯,或者换个轮毂什么的,都挺方便,改装成本也不高。另外,看你也可以看出,虽然宝骏310是个小型轿车,但是后排空间真的不小,跟一些紧凑级车差不多了。在质量和品质上,我觉得也不用担心,发动机是通用技术的上汽通用五菱研发的发动机,雪佛兰和别克都在用这款1.5L发动机,而且这款发动机在五菱、宝骏其他车型上都有使用,口碑不错,低扭有力,省油。你想想,五菱宏光,宝骏730这些车主销的都是1.5L的车型,都卖出几百万辆了,品质和口碑绝对比其他的发动机好,而且宝骏的车子网点多,保有量大,后期的维护保养都方便,成本也低。5万块买自动挡,除了宝骏310真的没有其他的了。除非你买二手的。

丰田比亚迪混动技术有什么不同比亚迪混动汽车跟丰田混动

年销100万辆在中国车市上是什么概念?从合资的南北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到自主领头羊吉利,整个2019年年销超100万辆的不过5家。车企挑战年销100万辆又是什么概念?去年年销60万辆以上(100万辆以下)也不过才8家。

如果你是前者,恭喜你已经坐上了中国车市的销量王座,如果你是后者,同样说明你有了“新王登基”的实力或是野心。100万辆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可以说是一个标准和标志,是一家车企进入第一阵营的标准,更标志着一家车企在研发、生产和销售全价值链体系能力上迈过一个阶段,对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等整个体系的士气、信心都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同属广汽旗下、去年销量榜单的第10名广汽本田和第13名广汽丰田如今就参与挑战这一目标。根据本月早些时候广汽集团收益电话会议记录显示,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到2025年把年销量分别大幅提升至100万辆。对广汽丰田而言,这五年期将比2019年的水平增长47%,而对广汽本田而言则上升30%。

当然还有一汽丰田,其目标也是要在中国实现100万辆,这是丰田中国在华实现200万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朝着中国市场10%的市场份额进攻。另外本田在中也将要在华实现200万辆的销量目标,让品牌稳居中国市场第一阵营。

实际在2015年时,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就提出要在2020年挑战100万辆目标,而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则要在2023年达成100万辆的目标,如果说东本和一丰稍激进,那么广汽“两田”则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一再求稳,将100万辆目标顺延了5年。

提到100万辆的目标,那些迈过的和没迈过的车企,想必都有感同身受。东风日产延后4年跨过百万目标;北京现代在2013-2016年稳居百万辆后,开始滑坡一蹶不振,长安福特则在冲击百万的目标中,残酷地倒在了百万辆门槛前,且与100万辆目标渐行渐远。在中国这个看似庞大的市场蛋糕中,抢食者们为了百万辆,踩过不少雷,这些都为后来者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借鉴。

近一两年来,日系在中国市场上顺风顺水,日系三强的份额不断向德系靠拢,各分占中国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就广汽“两田”近两年的市场表现的确可圈可点,但在微增长、新能源转型、疫情等变局时代下,前路充满荆棘,梦想的道路上仍需要时刻谨记。

广汽“两田”势头猛

翻阅广汽集团近5年财报,无论是广汽本田还是广汽丰田,市场表现相当漂亮。

终端销量上,从58.0万辆、40.3万辆到去年的77.1万辆、68.2万辆,可谓是一路顺风顺水;营业总收入也从2015年的693.亿元、?546.63亿元到2019年的1057.11亿元、980.54?亿元,一路攀升。产能利用率也从2015年的93.3%、106.3%到如今的119.5%、139.7%。

能突破100万辆门槛的车企,其在细分市场一定有几款过硬的产品,就像大众途观、朗逸,日产轩逸、奇骏等,同时多款领头产品的聚集,也为品牌和车企带去强大的品牌效应,这是冲击100万辆的基本保障。

在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中,表现最佳的就是中高级车产品雅阁和凯美瑞,二者一度在销量和排名上挑战大众迈帕兄弟,特别是雅阁,还在2019年拿下了中高级车销量冠军,凯美瑞则拿下了季军。

另外在其他细分市场,广汽“两田”也在这两年来迎来了旺盛的势头。比如广丰的雷凌家族、全年销量稳居20万辆,进入中级轿车第一阵营;YARiS?L家族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这在不断萎缩的小型车领域中表现抢眼。

七座SUV的神车汉兰达全年销量9.8万辆,稳居大中型SUV市占率No.1,自2009年国产上市至今,汉兰达热销十年,累计销量超过93万辆。随着SUV市场的不断成熟,广汽丰田也导入了中级SUV威兰达,与C-HR、汉兰达组成了SUV家族。另外广汽丰田的MPV车型也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导入,有望迎来三个细分市场多处开花的局面。

对广汽本田来说,其市场表现更优于广汽丰田,除了雅阁外,凌派成功稳定地保持在了万辆俱乐部,2019年销售了15.4万辆;在小型SUV领域,缤智一直是合资品牌中的标杆产品,去年年销11.7万辆。

去年底,广汽本田旗下全新中级SUV车型皓影上市,并很快突破万辆大关,实现广汽本田在小型、中型、中大型SUV的全领域布局;在MPV市场,奥德赛一直都是家用MPV的标杆。新产品领域,广本版本思域、第四代飞度,以及新的混动产品将持续导入,无疑将为100万辆提供更多助力。

关于改变了汽车行业大方向的新能源,二者也没有停下脚步。广汽本田推出了2025年中期目标,提出在中国投放20款以上电动化车型;而广汽丰田全力提速新能源汽车战略,在去年就已相继导入插电式混合动力雷凌双擎E+,以及首款量产纯电动轿车广汽丰田iA5。

2019年年末,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产能扩充完成,分别新增辆12万辆/年的产能,全新车型上市叠加新建产能释放,日系“两田”同时迎来产品和产能的双重周期,销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3月29日,广汽本田宣布将于4月1日完成对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吸收合并,从此将整车生产线扩大至4条,产能再次扩大。

如果说增加产能、加速新车上市是两田冲击百万的果,那么导致果的因就是丰田以及本田对中国市场未来的野心凸显。“丰田在中国的市场地位要和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靠拢。”丰田中国负责人曾这样表示。丰田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有目共睹,在中国,相比通用、大众乃至日产,丰田并不算优秀。然而想要达到全球地位,丰田在中国要超过的不仅仅是超过200万辆的通用,更是要向年销400万辆的大众进攻。

尽管车市连跌了两年余,但上述种种无疑都给“两田”冲击100万目标增添了信心,看似这一目标近在咫尺,唾手可夺。我们不排除广汽菲克的落寞和自主的调整,让广汽集团不得不在两田中挖取更多的利润,但是从目前来看“两田”的突破都已经势在必行。

警惕百万辆魔咒

我们当然鼓励各家车企都尽可能往100万辆的目标上靠,这是中国汽车市场成熟的标志。大众的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让竞争对手不断实行你追我赶,才能让车企被迫进步,各个车企在竞争中不断提升产品力和性价比,也会让广大消费者从中受益。而车市的“各领风骚数百年”,也是这个行业魅力和乐趣的所在。

但是对于车企而言,要跨过每一个门槛又是何等的容易。10万、50万、100万、200万、1000万辆,每一个节点都意义非凡,从小品牌到大公司再到大集团,似乎每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一个魔咒,让每家车企的成长道路都充满荆棘与挑战。

翻看历史,破百万道路上的血泪史不乏其人。彼时,长安福特立下要在2015年实现销量百万辆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那时福特在华销量连续28个月同比增长,而福克斯还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轿车,福特的竞争力之大、势头之猛可见一斑。

但2015年,长安福特却以年销量83.6万辆收官,之后的2016年长安福特把年销量拉到最高的95.7万辆,再往之后长安福特就遭遇到史无前例的危机,最终倒在了破百万辆的门槛前。随着福特市场竞争力的式微、市场份额的不断缩水,2019年长安福特全年销量不足20万辆,跌回2007年以前的水平。

与长安福特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北京现代。2013年12月23日,是现代品牌在中国市场最风光的一天。当天,其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盛大的一场战略发布会,以庆祝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累计年销售100万辆。但这一切又如昙花一现。

北京现代在2016年实现连续4年突破年度销量百万辆并达到114万辆的高度后,2017年以后就开始进入了抛物线的后半场。到2019年,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到了71.6万辆,回归到了2010年的水平。现代汽车曾经是中国汽车界的榜样力量,但是今天的现代汽车不仅被其他跨国汽车公司所超越,甚至一些中国的自主品牌也正在排在它的前面。

如果说两个由盛而衰的合资公司并不能代表趋势,那么中国市场上排名靠前的合资公司,几乎每家都在成长的道路上遭遇各种烦恼,就连大众、通用也不例外。

2008年,大众以同比增12.5%的幅达实现在华销量突破100万,紧接着2011年的200万辆;2013年的300万辆;2017年的400万辆……尽管大众在华的销量一直在往上走,但增幅从原来的动辄两位数(最高37%)到如今连续两年几乎无增长。2019年,上汽大众还不得不通过压库的方式,险些跌落200万辆。

最近遭遇危机的强者则是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二者纷纷从200万辆的巅峰跌落,前者销量不断下滑,开始跌出前三,加之价格倒挂、三缸机危局等影响,未来或将向100万辆跌去。而后者在中低端产品消费受阻之后销量一蹶不振,新宝骏品牌起步缓慢,企业的危局正在逐步扩大。

除此之外,还有吉利面对200万辆目标的停滞增长,广汽传祺在SUV市场猛涨之后的滑落,长安、比亚迪等企业在冲击巅峰销量之后的低迷、转型和调整……横向来看,当车企冲向一个宏伟目标之后,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低谷,它们经历过的教训清晰深刻。纵观汽车发展史,一家车企要从巅峰跌落,可是比从山底爬上去要容易太多。

“100万辆”,此时恰似一个市场共性规律、一个魔咒。那么,广汽“两田”会遭遇同样的境地吗?比如双车战略,就目前来看双车战略确实是一个快速扩量扩份额的办法,但双车战略进入成熟和后期,是否还会如此奏效并不好说。就拿大众来说,大众已经在双车战略上出现问题,比如姊妹车型探岳冲击市场,途观则逐渐跌落神坛,车型品牌盛极而衰。

比如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如“机油门”、“乳化门”等层出不穷,企业面对更为庞大的用户时,企业态度和解决方式是否会发生新的变化?比如丰田最近拟全球召回300多万辆,这是否说明新的技术架构在设计上出现差池?比如广汽本田旗下的讴歌品牌持续低迷,是否会成为广汽本田百万辆目标的拖油瓶?

再比如在新能源领域,特斯拉已经开始霸屏,自主品牌同样将这视为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在未来诸多的不确定下,加速新能源布局的“两田”在该领域的抢占上有剩下多少机会呢?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古人有云:盛极必衰、高处不胜寒、行者百里半九十。对于“两田”而言,虽说延后5年去实现100万辆的目标,不徐不疾,求稳不求快,是一种极为正确的思路,但仍需要谨记的是,当一家企业进入到鼎盛时期,则应该时刻准备应对下一个风险的到来。

文/李思佳?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丰田和比亚迪成立合资,“比亚迪丰田“汽车要来了?

丰田属于增程式混动,这种混动形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尽量省油。比亚迪属于插电式混动,这种混动形式的核心理念就是日常尽量不用油。

当然,这也是各具优势的。增程式的最大优点是不用充电,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其唯一的优点。而插电式的最大缺点就是要充电,这就需要你有充电条件。比如要有固定的停车位,或者住在低楼层,能飞线充电也行,毕竟家用市电就能充。但是除此之外插电式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其有大容量的电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基本是可以做到0油耗的,而且拥有媲美跑车的动力,富有驾驶乐趣。尤其唐,还有电四驱,性能更是了得。现在比亚迪的混动还都有对外放电功能,野外露营可以用车做电源进行照明、烧烤、火锅,很是惬意。

国内比亚迪,国际丰田 丰田的混动车已经卖了十多年了,全球都知道其实力,国内不如比亚迪只是因为国内的标准问题。 比亚迪国内限号城市不用摇号,国家补贴又多,这样还竞争不过丰田混动可以死去了

比亚迪混动汽车跟丰田混动区别是:

1、丰田的混动模式(THS)机械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燃油效率高。

2、比亚迪秦为代表的并联式插电混动,纯电行驶距离远,动力性能好。混动的目的在于省油,但两者省油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3、丰田的思路是“榨干每一滴油的能量”,通过电机来“削峰填谷”让内燃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达到省油的目的。

4、比亚迪等的思路是“用电就是省油”。市区通勤用电成本低又没尾气,跑高速烧油效率高。如果你选混动卡罗拉/雷凌,你可以享受到超长的续航里程,也不需要充电啥的,很省事。

5、丰田和THS的可靠性让人放心,维护成本低,可以踏踏实实做一个买菜车。如果你选秦的话,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充电条件,每天市区通勤只用电的话成本更低。偶尔还可以一下享受一把6秒的百公里加速。

混动汽车优缺点:

优点:

1、和汽油车一样到加油站加油,但是因为油耗低所以加油次数很少,不用改变使用习惯,燃油经济性能高;

2、在起步、加速时,由于有电动马达的,所以可以由电池单独驱动,降低油耗;

3、动力性优于同排量的单纯内燃机汽车,减少车内的机械噪音 。

缺点:

混合动力发动机成本要高于汽油发动机,所以同样车型,混动版要比汽油版贵一些 。

丰田 比亚迪混动技术有什么不同: 丰田属于增程式混动,这种混动形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尽量省油.比亚迪属于插电式混动,这种混动形式的核心理念就是日常尽量不用油. 当然,这也是各具优势的.增程式的最大优点是不用充电,我个人认为...

丰田 本田 比亚迪 混动技术不同之处: 比亚迪是弱混,丰田是强混,也就是说丰田的即可以单独电机带动,又可以发动机和电机一起带动,还可以发动机带动,主要是丰田控制系统成熟,丰田85年就有混动了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丰田比亚迪混动技术有什么不同 : 丰田属于增程式混动,这种混动形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尽量省油.比亚迪属于插电式混动,这种混动形式的核心理念就是日常尽量不用油.当然,这也是各具优势的.增程式的最大优点是不用充电,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其唯一的优点.而插电式的最大缺点就是要充电,这就需要你有充电条件.比如要有固定的停车位,或者住在低楼层,能飞线充电也行,毕竟家用市电就能充.但是除此之外插电式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其有大容量的电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基本是可以做到0油耗的,而且拥有媲美跑车的动力,富有驾驶乐趣.尤其唐,还有电四驱,性能更是了得.现在比亚迪的混动还都有对外放电功能,野外露营可以用车做电源进行照明、烧烤、火锅,很是惬意.

混动,丰田和比亚迪区别在哪儿? - : 混动是既有发动机+变速器+又有驱动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混动=电动汽车+传统汽车,丰田雷凌是混动,比亚迪是纯电动

比亚迪秦唐与丰田雷凌双擎哪个混动技术 - : 3、丰田的思路是“榨干每一滴油的能量”,通过电机来“削峰填谷”让内燃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充电条件,每天市区通勤只用电的话成本更低.偶尔还可以一下享受一把6秒的百公里加速.混动汽车...

比亚迪的第三代DM混动技术和丰田比怎么样,可靠吗? - : 在说比亚迪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国外车企的混动技术:一是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混动系统,非插混与插混都有,核心的技术实现形式是“动力分流”,其中最亮眼的是丰田集团的”双电机动力分流派别“;二是以德国大众集团为...

比亚迪DM技术vs丰田混合动力那个好?: 丰田的好 普锐斯混合动力在40码以内是用电来驱动的 超过40码才用发动机 40码以上所发出来的电存到电池中等低速时再用

比亚迪的混动和丰田的混动有什么不同,差距大吗 - : 国内比亚迪,国际丰田 丰田的混动车已经卖了十多年了,全球都知道其实力,国内不如比亚迪只是因为国内的标准问题. 比亚迪国内限号城市不用摇号,国家补贴又多,这样还竞争不过丰田混动可以死去了

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和广汽丰田的混动技术哪家好 - : 一个是骗补贴用的,一个是国际认可的!

丰田本田比亚迪双引擎都有什么区别 - : 丰田做的是混合动力车,简单说就是主油副电 比亚迪做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简单说就是两套能源系统,可以独立运作也可以协同配合

导语: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原本互为竞争对手,相互厮杀的它们,如今俨然成了喜结连理、合作共赢的伙伴。

2020年3月25号,比亚迪与丰田合资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深圳,注册资金3.45亿元人民币。丰田汽车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17250万元,双方各持股50%。经营范围通俗来说就是合作开发纯电动轿车和SUV以及所需的动力电池,未来生产出来的车型将挂丰田的品牌LOGO,2025年投入市场。

合资公司董事长由丰田全球原动力总成内部公司总裁岸宏尚担任,法人和总经理由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赵炳根担任。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丰田汽车电动项目总负责人丰岛浩二、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等担任合资公司董事。

早在之前,两车企就表明明确的合作意向,回顾:

1.2019年7月19号,两家公司达成“口头协议”,同时宣布合作开发轿车和SUV纯电动车型;

2.同年11月7号,比亚迪与丰田签订合资协议,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并确认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

3.2020年3月5号,比亚迪和丰田合资公司正式成立,从确定合作意向到合资公司正式成立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可以说在和时间赛跑。

◆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已是常态,比亚迪和丰田的合资似乎会更深入

尽管普遍认为电动化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从传统的燃油车到电动化时代的到来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渡。尤其目前对一些强势的外资品牌来说,电动车未来能否真正取代燃油车还得打个问号?目前他们的根基仍然是传统的燃油车型,推出电动化产品或许只是一种做任务式的试探市场,自然不会大费周章,耗费巨资将重心转向电动车,最好的方式无非利用国内的现有,合作生产以降低成本。像之前的戴姆勒和比亚迪合作打造的腾势品牌、大众和江淮推出的思皓品牌,都是这其中的代表。

可谓厚非,思皓和腾势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种结局似乎早已注定。首先尽管有外资品牌作背书,但推出的第三方品牌毕竟认可度低。最为关键的是,既为合资,各自都为各自的利益着想,免不了一些私心和矛盾,技术上的交流也并不会很彻底,归根结底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挂着自己的品牌,即便砸了招牌如何?或许刚开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合资模式显然不够彻底。

不同于推出第三方品牌,比亚迪和丰田合资生产的产品很明确:未来悬挂丰田标。既然是挂着丰田标,丰田自然会苦心经营,尽最大努力将自己产品做到最好,毕竟不能砸了自己招牌。对于比亚迪而言,合资产品的成功也能进一步提升其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因此两者都会不遗余力的去照顾好这位“亲儿子”。

◆合资能为丰田带来什么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在世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新能源方面,丰田则表现的有些固执和呆板,一直于氢能源,甚至有些排斥纯电动汽车。在本田、大众、日产等强势外资品牌纷纷在国内推出电动车之际,丰田似乎才逐渐开始明白没有压准技术路线。要知道到目前为止,丰田在国内市场还没有一款纯电动产品,可以说丰田切入电动时代有些晚了。

当然以丰田目前实力来看,它绝对有能力自成一派,打造出自己的全新纯电动产品或纯电动平台,但这耗费大量的成本不说,漫长的研发周期之后,这个平台的先进性又如何保证?在时间上丰田也耗不起。这个依靠传统燃油车起家的强势老牌车企,纯电动产品却成了其软肋,而这正是比亚迪的强项....

以生产电池起家、提早布局且常年深耕新能源市场的比亚迪着实实现了其“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口号,这从产品和销量上不难看出这一点:诸多的PHEV、EV车型和传统燃油动力同时投向市场;2019年比亚迪总销量为46.14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几乎占据了总销量的半壁江山。在新能源方面表现有着极高造诣的比亚迪正好弥补了丰田的不足,尤其是比亚迪经多年研发为电动车打造的e平台,成为吸引丰田的关键因素。

所谓e平台就是硬件高度集成一体化的纯电动平台,其整合了电动车生产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对于丰田而言,一旦使用这个平台,将大大缩减研发周期。

◆合资能为比亚迪带来什么?

和戴姆勒合资的失败让比亚迪明白,没有品牌影响力确实很难走出去。在新能源方面有着强大技术背景的比亚迪,品牌却是弱势,一旦借助丰田品牌,无异于“将技术插上了翅膀”,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占有率以及巩固自己在新能源方面的强势地位。

拥有多年造车经验的丰田在民间一直有着“省心、可靠、好养活”的口碑,其可靠性以及先进的造车经验也是比亚迪未来想要学习的地方。

▲比亚迪和丰田推出的产品大猜想

根据今年丰田在国内的来看,纯电动版本的C-HR-EV/一汽丰田亦泽EV将在下个月投入国内市场。而这些车型很明显,都是在传统的燃油车基础上改进而来,不需要耗费太大精力,设计、布局方面都有所限制,更多的是趋于政策而来的一种过渡化产品,像大众的朗逸纯电版、轩逸纯电等等都是这种例子。

大众MEB纯电平台下首款产品——ID.3

未来一旦真正进入到纯电动时代,这种依靠传统燃油车改进而来的电动版本显然没有太大竞争力,而从头至尾专为电动车打造的专属平台才是未来的竞争核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众纯电动MEB平台,旗下产品从布局、外观、内饰等完全脱胎于自己传统的燃油车。可以预知,丰田和比亚迪的合作,也就是为了打造自己的“MEB产品”,旗下车型在设计、布局方面也将完全摆脱以往传统燃油车形象,是丰田在国内进军电动化时代的标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链接:http://www.wacan.cn/qczs/377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如果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上一篇:北京福特翼虎4s店 北京福特翼虎4s店电话号码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汽车百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