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玩车攻略正文

Velodyne:激光雷达创造者,坠落在黎明前夜

2024-06-08 玩车攻略
【摘要】:把时间拨回到2019年,激光雷达的创造者Velodyne公司正式裁掉了大部分在华工作人员,宣布不再在行情正好的中国直接销售激光雷达,业内用“颓败之势”来形容Ve

把时间拨回到2019年,激光雷达的创造者Velodyne公司正式裁掉了大部分在华工作人员,宣布不再在行情正好的中国直接销售激光雷达,业内用“颓败之势”来形容Velodyne的决定。

当时有相关人士否认了“Velodyne退出中国市场”的说法,不过我们等来的并不是这位激光雷达鼻祖卷土重来,而是如今它与Ouster公司合并后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的消息。

激光雷达创造者的落幕

车载多线激光雷达的诞生,得从一场战争说起。

2001年,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为了减少伤亡,美国国防部寄希望于无人驾驶车,于是策划了DARPA挑战赛,参赛者的无人驾驶车辆只要按照规定路线率先到达终点就可以获得100万美元。

当时的Velodyne公司还是一家专门从事低音炮设计和生产的音频公司,在低音炮领域已小有名气。富有科研精神的创始人David Hall对DARPA挑战赛颇感兴趣,选择了加入。

在前两届DARPA挑战赛中,David Hall并没有取得名次,但他认识到了单线雷达的限制性,于是他发明了HDL-64E固态混合激光雷达并于2007年实现商用与量产。

David Hall未参与2007年的第三届DARPA挑战赛,但是其中6支完赛队伍中有5支搭载了他发明的激光雷达。Velodyne公司也一战成名,建立了它在无人驾驶领域的超高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Thrun因获得第二届DARPA挑战赛冠军,成功引起了谷歌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的注意,最后受邀加入谷歌,开启了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这便是Waymo前身。

此后Cruise、Argo、Zoox等大批自动驾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创立,同时DARPA挑战赛也定下了自动驾驶系统硬件+软件的格局,自动驾驶的大幕就此掀开。

自动驾驶的兴起将Velodyne送上事业巅峰,时人戏称能有多少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就看Velodyne能生产多少激光雷达。

因此,即使价格昂贵、交付周期慢且售后服务迟钝,Velodyne的激光雷达仍然是供不应求。

2016年,Velodyne激光雷达部门从Velodyne声学公司中分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公司。为了能优先拿货,福特和百度更是向Velodyne激光雷达公司联合投资了1.5亿美元。此后Velodyne还陆续与奔驰、现代摩比斯、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签约。

一切仿佛欣欣向荣,世界再无敌手,激光雷达的未来,似乎就在Velodyne手中。

但Velodyne没料到,变革会出现得如此之快。

在Velodyne风光无两的同时,有不少企业都看到了激光雷达赛道的机会。1923年成立的老牌零件厂商法雷奥公司于2016年获得大量欧洲的激光雷达订单,在2017年它的首代SCALA激光雷达就出现在奥迪A8上。

紧接着Luminar、图达通、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激光雷达公司迅速崛起,它们将带来更有优势的产品。

显然Velodyne内部并没有嗅出危机的味道,2017年Velodyne中国负责人翁炜受采访时,提到自家的优势仍然是“目前能够大规模量产线束激光雷达而不是拿出样品的,只有我们一家”。

随着更多的企业涌入激光雷达赛道,产品愈发内卷,略显自大的Velodyne激光雷达公司却在三个方面占了下风,开始走向回天乏术。

1.价格与交付周期。

Velodyne主要出售64线、32线和16线的激光雷达,官方价格分别为8万美金、4万美金和8千美金。由于Velodyne在销售方式上选择了代理模式,所以买方还需要另外支出税费和代理商的服务费。

在当时,获得1颗Velodyne64线激光雷达的最终价格要近70万元人民币。

而其他企业则能提供更有性价比的产品,比如禾赛科技在2017年推出的40线激光雷达Pandar,价格不到4万美元。同年速腾聚创也推出16线量产激光雷达,并声称起码比国外产品便宜一半。

同时Velodyne极其漫长的交付时间,也使得众多老主顾弃他而去,奔向交付更快、价格更低的激光雷达企业,比如2021年5月禾赛就拿下了Velodyne全球最大客户百度Apollo。

2.服务水平。

受限于代理模式的销售渠道,Velodyne的售前技术咨询、售后维修、产品安装、使用指导等服务,都是由代理商在全权负责。

一方面,代理商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如果碰到了代理商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则需要联系总部,将产品寄回美国修理,再寄回来。这繁琐的过程大大阻碍了客户的研究进展。

虽然当时Velodyne在中国有布设办公室,却仅仅负责监督销售情况。除非是一次性购买超过100万美元雷达的主机厂,Velodyne中国才会直接为其提供售前与售后服务。

3.市场前瞻性(产品定位与迭代)

由于L4级自动驾驶都处于研发阶段,进度最快的谷歌Waymo,,一年也就只有百来台车需要激光雷达。当时Velodyne的多数激光雷达都卖到了地图、安防、科研等领域,因此Velodyne并没有重视车载激光雷达的影响。

然而近几年,车载激光雷达的主要市场从L4级无人驾驶转向L2级辅助驾驶,后者由于对激光雷达有大量需求,成为了众多激光雷达企业翻身的“龙门”。

不过很可惜,Velodyne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由于乘用车需要量产,激光雷达要想上车,则必须通过车规级认证。而此前的机械激光雷达由于需要高频机械旋转,寿命短且体积太大,无法通过车规认证。

在这种情况下,在寿命和体积上有极大优势的固态/半固态激光雷达,成为了新的市场“宠儿”。

Velodyne也看到了固态激光雷达的商机,可是不知何故,本来预计在2018年实现品牌的首款半固态雷达Velarray量产,直到2020年才推出了半固态激光雷达Velarray H00和M 1600。

彼时,Luminar、图达通、法雷奥、禾赛科技、华为、览沃等企业早已推出自己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并以与车企绑定的方式站稳了脚跟。

2021年全年,Velodyne出货量达到了15000多个,却仅有2400多个是固态传感器,大部分仍为机械激光雷达。

曾占据全球激光雷达市场80%以上份额的Velodyne迅速缩水。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个插曲。

2019年,Velodyne在美国指控禾赛科技侵犯其在美国注册的旋转式激光雷达相关专利,禾赛科技同意向Velodyne支付和解费用,包括一次性的专利许可补偿(1.6亿元人民币)及后续按年支付的专利许可使用费。

即使增加了一笔巨额的专利费用,Velodyne仍然避免不了连年的营业净亏损。

伴随着不容乐观的市场情况,Velodyne内部管理层也出现了严重的内斗问题。2021年2月Velodyne官方宣布,创始人David Hall和其妻子因“表现不当且缺乏诚信”被罢免职务。

这次领导人的变更不仅使得Velodyne 的股价立刻下跌了 15%,还开启了Velodyne各派领导争相下台的闹剧。

内忧外患之下,Velodyne公司最终宣布与Ouster公司合并。合并后公司仍以Ouster命名,股票代码也是OUST。2023年2月13日,Velodyne这个曾经用激光雷达点亮自动驾驶前路的先驱者,名字被彻底抹去。

太慢不行,太快也不行

事实上,Velodyne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新能源浪潮里消亡的企业,同在激光雷达行业有所建树的IBEO在2022年直接宣布破产。此前长城还以搭载IBEO激光雷达为门面宣传新款魏牌汽车。

与Velodyne不同的是,IBEO的失败原因并非转型缓慢。相反,IBEO对于固态激光雷达技术十分有远见。

IBEO成立于1998年,2000年被德国SICK收购,其生产的单线雷达参与了三届DARPA挑战赛。2009年IBEO独立出来,并与法雷奥共同开发SCALA激光雷达。

没错,法雷奥在2017年搭载在奥迪A8上的激光雷达,也有IBEO的功劳。之后IBEO与法雷奥分道扬镳,再次有大动作就是2020年与长城达成协作。

IBEO为长城打造的方案极其激进:ibeoNEXT 4D纯固态激光雷达,采用Flash方案发射激光,适用于L3级自动驾驶。

如果IBEO诞生在未来,也许能大获成功。可是就目前来说,它打造的这套纯固态方案太过超前,量产成本与维护成本过高,所谓适用于L3级自动驾驶的算法不仅难做而且难以吸引个人消费者。

即使IBEO在业内积攒了良好的技术口碑,可由于不匹配市场需求而没有订单。最终,Ibeo官方发布了破产声明:“由于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遂公司提交了破产申请。”

同一时间,Waymo、Nuro等自动驾驶巨头也走了下坡路,股票大跌并相继裁员。当然也有抓住了机遇的企业,比如国内的轻舟智航。

轻舟智航在发现L2级量产市场的需求后迅速转型,发布同时立足于L4和L2市场的双擎战略,并在2022年5月与芯片厂商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推出高性价比的轻舟乘风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躲过了“自动驾驶行业的寒冬”。

在智能驾驶领域,谁会成为最后的龙头企业,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些此消彼长的科技巨头用事实证明,想要抓住智能驾驶带来的无限可能,就要与时俱进。

停驻在荣誉的礁石之上,终究会有被冲下长河的那一天。

本文链接:http://www.wacan.cn/wc/236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如果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上一篇:想买特斯拉?再等等 全面UP的HW4.0已”在路上”

下一篇:导远获一汽丰田多款车型量产定点

Copyright © 2024 汽车百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